六種雞蛋千萬不能吃 裂紋蛋細菌最多 |
愛吃雞蛋的朋友看這里!選擇健康干凈的雞蛋既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有助于補充營養!那么,有些不能食用的雞蛋你是否能夠辨別出來呢?下面小編就帶你去了解下哪些雞蛋不要再出現餐桌上了! 6種雞蛋不能吃 裂紋蛋:雞蛋在運輸、儲存及包裝等過程中,由于震動、擠壓等原因,會使有的雞蛋造成裂縫、裂紋,很易被細菌侵入,若放置時間較長就不宜食用。 粘殼蛋:這種蛋因儲存時間過長,蛋黃膜由韌變弱,蛋黃緊貼于蛋殼,若局部呈紅色還可以吃,但蛋膜緊貼蛋殼不動的,貼皮外呈深黑色,且有異味者,就不宜再食。 臭雞蛋:由于細菌侵入雞蛋內大量繁殖,產生變質,蛋殼烏灰色,甚至使蛋殼因受內部硫化氫氣體膨脹而破裂,而蛋內的混合物呈灰綠色或暗黃色,并帶有惡臭味,則此蛋不能食用,否則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散黃蛋:因運輸等激烈振蕩,蛋黃膜破裂,造成機械性散黃;或者存放時間過長,被細菌或霉菌經蛋殼氣孔侵入蛋體內,而破壞了蛋白質結構造成散黃,蛋液稀混濁。若散黃不嚴重,無異味,經煎煮等高溫處理后仍可食用,但如細菌在蛋體內繁殖,蛋白質已變性,有臭味就不能吃了。 死胎蛋: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因受到細菌或寄生蟲污染,加上溫度、濕度條件不好等原因,導致胚胎停止發育的蛋稱死胎蛋。這種蛋所含營養已發生變化,如死亡較久,蛋白質被分解會產生多種有毒物質,故不宜食用。 發霉蛋:有的雞蛋遭到雨淋或受潮,會把蛋殼表面的保護膜洗掉,使細菌侵入蛋內面發霉變質,致使蛋殼上有黑斑點并發霉,這種蛋也不宜選購食用 這樣吃雞蛋等于毒害自己 雞蛋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營養食品,基本上很多人都會一天吃一個雞蛋!那么,這樣吃雞蛋是否是正確的呢,應該避免哪些誤區呢?下面和好廚網一起來看看如何正確吃雞蛋吧! 天天吃雞蛋死得更快? 專家指出,雞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有調查表明:在一些城市職工中,有些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青年人,為增加營養,一天要吃5~6個雞蛋;有的中、小學生每天早餐吃3個雞蛋,午、晚餐也吃1~2個。 在一些農村里,產婦每天要吃10~15個,月子里竟吃300~450個。他們認為:“雞蛋有營養,多吃補身體。”其實不然,吃得太多,反而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以產婦為例,一個雞蛋約含膽固醇250毫克,10個雞蛋約含2500毫克膽固醇。這個量,是正常攝入量的近10倍。加之,雞蛋中富含的脂肪屬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必然會使血清膽固醇急劇上升,并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一般來說,健康成年人只要密切注意和控制通過肉類和乳制品等其他途徑攝入的膽固醇數量,每天吃1個雞蛋為宜,且盡量不吃蛋黃,因為一個蛋黃就包含了健康成年人每天應當攝取的膽固醇數量的三分之二。 雞蛋是最營養的早餐? 煮雞蛋營養全、油脂少,很多人喜歡在早餐中吃個煎雞蛋,覺得外焦里嫩,口感很好。但煎炸過程中,雞蛋的營養成分有很大破壞,且過多的油脂攝入也不利于健康。所以健康且營養的早餐雞蛋吃法,還是煮著吃或者在面湯里“臥”個雞蛋。 只吃蛋清吧蛋黃丟掉好不好? 很多人不敢吃蛋黃,是因為蛋黃中含有相當多的膽固醇。對于中老年人和高血脂癥患者來說,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應當控制在300毫克以內。然而,蛋黃中的膽固醇實在很多,只要吃一個雞蛋,便可得到二百多毫克的膽固醇,給其他動物性食品留下的空間就不太大了,只能再吃100克雞肉或里脊肉。 如果再吃海鮮、內臟和富含脂肪的豬肉等,肯定會突破標準。除了真正需要控制血膽固醇的中老年人,很多年輕女性也把膽固醇和肥胖等問題聯系起來,不敢食用蛋黃,讓寶貴的營養素白白浪費。其實,含有膽固醇的食品不一定脂肪含量高,膽固醇也不會給人體帶來過多的能量,和肥胖并無關系。如果不吃蛋黃的話,又何必要吃雞蛋呢?倒不如直接吃豆腐,其中不僅含有大量蛋白質,還能提供蛋白中所沒有的大量鈣質,也減少浪費。 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后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因此,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生雞蛋更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并非更有營養。生雞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癥”。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并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才更有益于人體消化吸收。 |

杭州市五云山療養院綜合樓二樓